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学术交流与教育培训会在大连圆满召开

       为推动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DICOM)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展示DICOM标准中已有及正在研发的新技术,促进DICOM标准落地应用及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融合,交流中国医学数字影像领域标准制定和应用经验,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国际DICOM标准委员会、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CIMICS)和WHO卫生信息与信息学合作中心于9月6—8日在大连联合召开了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学术交流与教育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代表参加,其中既有各医学院校及医院主管装备和信息技术的领导和专家,又有各医院影像科室(CT、MRI、DR、放疗、超声等)主任、医师和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既有在医学数字影像领域深入研究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又有正在接触这个领域知识的研究生、本科学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主任委员孟群、国际DICOM标准委员会联席主席Jeroen Medema、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韩明惠、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参加会议并讲话。来自国际DICOM标准委员会、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及软件技术企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代表进行了主题演讲。会议由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社承办。

图1 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学术交流与教育培训会会议现场

       孟群主任在题为“中国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当今世界,标准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标准化水平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自“十二五”以来,中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立了包括基础类标准、数据类标准、技术类标准、管理类标准和安全类标准在内的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涵盖了EMR、EHR在内的270余项卫生信息标准,并正式发布、实施和应用。为促进标准的应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推进信息标准,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国的信息标准,一方面要参照借鉴HL7、DICOM等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也要使国际标准本土化才能更好的在中国得到应用,同时要逐步规范各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最佳实现。“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推进信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应用管理,加强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放与授权使用,发挥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中国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图2 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发表主题演讲

       DICOM标准,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通用标准。在数以万计的在用医学成像设备中,DICOM是部署最为广泛的医疗信息标准之一。DICOM标准的推出与实现,大大简化了医学影像信息交换的实现,推动了远程影像诊断、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PACS)的研究与发展,并且由于DICOM的开放性与互联性,使得与其它医学应用系统(HIS、RIS等)的集成成为可能。中国对DICOM跟踪、学习、研究已有二十年时间,特别是自2008年成立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以来,积极参与DICOM国际标准制定,并结合中国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致力于DICOM标准在中国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目前,结合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架构,已制定DICOM领域中文标准3项,正在研发4项,部分标准研究成果作为国际DICOM标准的修订(CP1234)被国际组织正式采纳;从2015年开始,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多次征求国内外数字影像领域专家、学者意见,编译完成953万字、5000页、四卷本的《国际DICOM标准中文版》(2015 C版);中国委员会也在积极推动DICOM中文标准的符合性测试试点工作。DICOM标准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一方面要遵循标准本身的约定,另一方面要注重中国本地化需求的实现,而且要实现与院内如HIS、EMR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中国有近14亿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近百万,2015年总诊疗人次数为77亿人次,出院病人2.1亿人次,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00余万台,总价值8500亿元,100万元以上设备近13万台。自新医改以来,中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国家医疗健康数据平台将与31个省级平台全部实现互通。国家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发展,同时中国也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社会,包括DICOM标准在内的卫生信息标准在中国的实践经验意义非凡,中国愿意积极参与国际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分享中国在卫生信息标准领域的实践和经验,为国际卫生信息标准的制定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培训会上,来自国际DICOM组织的讲师们对DICOM标准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分享,从最基础的DICOM标准体系架构开始,到DICOM标准不同版本维护、更新情况,再到DICOM标准最新的研究内容、发展与应用,最后到DICOM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和地区性应用情况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为DICOM标准在国内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国内专家、学者对DICOM标准在中国的应用经验进行了交流,从最初的DICOM标准跟踪、学习,到逐步实现DICOM标准本土化的应用创新,主要体现在PACS的临床应用、远程医疗及基于影像的大数据挖掘和“互联网+”的应用,将DICOM标准与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体现了DICOM标准的本土化的应用创新。

图3 国际 DICOM 标准委员会第十工作组主席 Kevin O’Donnell先生

图4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伍建林院长作报告

图5 参训学员与国际DICOM标准专家进行交流互动

       会议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开发应用信息系统100余个,并已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实现了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优化了就诊流程,方便了患者就医,于2016年获得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认证。

图6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翔为学员讲解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

图7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带领国际DICOM组织成员参观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

       会议期间举行了《国际DICOM标准中文版(2015C版)》全球首发仪式,还召开了国际DICOM标准委员会工作讨论会议和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

图8 国际DICOM标准中文版2015C版全球首发仪式

       参会代表们普遍反应本次培训专家水平高、内容立意新、主题突出、组织有序,对信息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DICOM标准在促进医院业务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共享、推动医学数字影像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提升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质量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对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